展开
  • QQ咨询

  • 在线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023-62967963
联系我们 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 新浪博客 腾讯博客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知本公告 > 《重庆时报》深度报道——“段”案
《重庆时报》深度报道——“段”案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段”案

  你说我是假的,我说你是假的。

  原本师徒,早已成陌路。

  杀人一千,自损八百。

  不杀个输赢死活,不下阵来。

  猛回头,却发现,江山已被他人尽占。

  除此,难道别无它途?

  (一)

  百度网页,搜索“段记西服”,跳出5个网址。

  第一个是www.cqduanji.net,排在百度推广链接的首位,网站的介绍是“重庆段记西服-段记集团”,留有团购热线。主打“量身定制”。

  第二个,www.duanshi.com,号称“段记西服品牌官方网站,一眼看出你的气质和身份”。没有做推广。

  两个网址中间,隔着罗蒙西服,同样主打定制。

  再往下,分别还有www.duanjixf.comwww.cqduanji.comwww.duanjifs.cn。均以“段记西服”自称。

  百度新闻,搜索“段记西服”,跳出两类新闻。

  一类,是对“段记西服”老总段远红的采访,占了绝大多数。

  另一类,则讲述了为一枚商标,师徒反目闹上法庭。新闻寥寥3条,均已被删,打不开了。

    这枚商标,正是“段记”。

  徒弟,则是段远红。百度网页第二个网址www.duanshi.com的所有者。

  其余4个,则属于师傅段远福。

  

  (二)

  “段记”之争,始于2003年。

  “段记”的使用,却早得多。

  1996年,师傅段远福以个人名义申请了“段记”商标,汉字“段記”+衣架造型,第40类,使用范围“服装制作”。

  1997年,徒弟段远红在渝中区八一路注册成了“重庆段记制衣有限公司”。

  次年,1998年,段远红以“重庆段记制衣有限公司”的名义,也申请了“段记”商标,汉字“段记”+拼音+穿西装人头像造型。第25类,使用范围“衣物;夹克;华达呢服装;成品衣;工作服;制服……”。

  1999年,师傅段远福则在25类申请了“老段”商标。随后2000年在江北成立“重庆市江北区段记服饰有限公司”。

  比“段记”商标注册更早的是:

  1978年,段远福从四川武胜县来重庆打工,带着徒弟段远红。既是师徒,又是远房兄弟。 1980年,段远福开始在江北区做服装个体。

  后,师徒分立,相隔不远,师傅段远福开店“段裁缝缝纫店”,徒弟段远红则设“小段服装店”。

  商业上无永远的朋友,师徒也会成为竞争对手,甚至敌人。

  

  (三)

  以前是徒弟学师傅,现在轮到师傅学徒弟。

  2001年2月,徒弟段远红的“段记”牌服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“重庆名牌产品”,同年12月,徒弟的“段记”商标被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“重庆市著名商标”,徒弟的企业还被评为乡镇企业“五十强”。

  市场上两个“段记”,哪个是真的?都是真的!可消费者不这么看。

  徒弟和师傅更不这么看。

  2003年,徒弟段远红首先发难,认为师傅的“段记”商标使用超范围,要求禁止段远福在商品上使用段记商标。同年,师傅段远福向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,要求撤销段远红之后注册的段记商标。

  为了争夺“段记”商标,2003年7月11日,师傅段远福提交了“段记”商标35类的申请。3天后,徒弟也提交了“段记”商标35类申请。

  按照先到优先原则,“段记”商标35类归师傅段远福。这是销售商标。

  2004年,徒弟段远红一纸诉状将师傅段远福告上法庭,要求停止在商品上使用“段记”商标,师傅则随之提起反诉,同时起诉其行为系“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。”

  一审法院,判定师傅段远福商标侵权,要求其在商品上停止使用“段记”商标,并赔偿徒弟经济损失10万元。

  师傅随即委托律师,向国家工商总局发了一份律师函,要求该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对两家商标之争给予最终判定。

  “如果当时将服务类和商品类全部注册的话,就没有这场纠纷了。”师傅段远福称,“情感上很不好受”。

  “师徒关系与官司没关系,谁侵犯谁的商标专用权,法院会给予判决。”徒弟段远红称。

  

  (四)

  “段记”商标争夺案,被业内人士称之为“西南首例字号和商标双重冲突案”,也号称“西南商标第一案”。

  2009年,徒弟段远红为进一步保护“段记”商标,将“段记”商标20类、26类、37类、40类、42类收归名下。

  2004年的法院判决,并未使“段记”争夺尘埃落定。两家“段记”磕碰不断。

  8年之后,战争再打响。

  徒弟段远红称,要再次“打假”。

  师傅则认为徒弟此举“另有居心”。

  

  (五)

  你说我是假的,我说你是假的。

  “段记”打架的后果,显而易见。

  “等你们扯清楚了再来。”按照段远红的说法,因为两家“打架”,甚至闹到投标会上,导致很多招标业主下达逐客令。

  “南川一所中学服装招标,去了几个业务员都说自己是真段记,业务员之间吵起来了,对方就把说自己是段记的业务员都赶出去。”

  段远红说,这让他头疼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“损失上千万”。

  “商标”之争,带来“价格战”。

  “市场都乱了。”段远红抱怨,市场份额也急剧下滑,外地西装定制品牌趁虚而入。

  来自重庆市服装(服饰)行业协会的数据,重庆定制服装市场一年的需求量在200亿左右,本土制造占约10%,本土品牌有段记、树王、三五三三等,段记大概占市场的1%,即一年有2亿左右的市场份额。

  协会抱怨重庆服装市场的混乱:价格的恶性竞争;客户极不稳定;企业的技术、资金、能力等不够,遏制了做大做强。

  自身乱,外来者抢夺市场,似乎不费太大力气。

  重庆服装定制市场的大蛋糕,被外地服装企业瓜分大半。而这些外地品牌中,一线品牌相当少,更多的,是来自湖北、四川和沿海一带的二三线品牌。

  

  (六)

  商业厮杀,多杀人一千,自损八百。

  一旦开战,不分胜负,却又很难撤下阵来。直到杀得精疲力竭,你死我亡。猛回头,却发现,江山已被他人尽占。

  除此,难道别无它途?

  段远红沉默不语,他起身舞桌上摆放的剑,剑法一板一眼,如同穿针引线。

  “这些年的商标之争,经济上不说,感情上来讲,对我父亲是个极大的伤害。”段远福的儿子段国民说。

  合作需要一个契机。

  一起喝茶聊聊,记者提议。两家尽诺。最终还是未成行。

  发稿前,收到两条短信。

  “他(师傅)没啥,主要是他的业务员乱宣传!这样对我们影响太大了。合作一事再找机会!”段远红。

  “雨大,再找时间!”段国民。

  本报记者 骆小燕 张琰


  深度报道

  合作才能双赢

  王连强 重庆知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法律部主管

  近年来,类似的品牌纠纷不少。廖记棒棒鸡、剑南春、老川江牛肉干,还有长安奥拓和江南奥拓之争等都属于这种商标侵权案子。

  商标的最终所有权归谁,这要看法院的判决。

  但是对于段记这个案子,从重庆服装业发展的大局来说,我主张以和为贵。

  本身重庆服装相对落后于沿海地区,当沿海的服装企业已经在为下一年甚至下下一年的款式设计宣传了,我们重庆本土的企业还在为订单、为业务争得不可开交。

  我认为合作才能双赢。

  双方是曾经的师徒,品牌是带有渊源的,建议双方坐下来,好好地谈一下,如何在品牌规范使用上做好工作,科学管理,规范使用。定一些规范约束,要求员工怎么对外宣传,遇到竞争怎么处理等各方面。更好地树立品牌,对渝派服饰的发展来说,也具有很大的意义。

  坐下来谈,什么问题都好解决。

版权所有:重庆知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 地址:重庆南岸区亚太路1号5幢14-10号 电话:023-62967963